碳纤维是一种碳含量在95%以上的无机纤维,由不同原料经聚合、纺丝、氧化、高温碳化而成。根据原料种类,碳纤维主要有聚丙烯腈基碳纤维、粘胶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3种。其中,以石油化工产品丙烯腈为主要原料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,占世界碳纤维总产量的90%以上,是碳纤维的主要来源。
碳纤维具有细如发丝、轻若鸿毛、强过钢铁等优异性能。碳纤维直径通常为5—7微米,只有头发丝1/10左右粗细,密度较小,一般为钢的1/5、钛的2/5、铝的3/5。虽然“身轻体薄”,碳纤维强度却非常高,一般为钢的35倍。实际应用中,通常会将数量的碳纤维“细丝”像编绳子一样缠绕起来,一束标准的12K(即1.2万根)碳纤维不到一支铅笔粗,却可以承受130千克左右的重量。与此同时,碳纤维能在3000摄氏度高温下安然无恙,在零下10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之间,其尺寸基本保持不变,并且能在高腐蚀性环境里使用,可谓“真金不怕火炼”。
要想获得这样的特性并不容易。碳纤维制备流程长、工艺复杂,难度堪比芯片和微纳光刻。碳纤维制备流程包括上百个细分工序,涉及高分子化学、高分子物理、材料科学、高分子加工与纺丝工程、工业自动化控制、高温工程等,其工艺控制点上千,工艺参数过万项,每一项参数的变化都会影响碳纤维的终性能。当前的芯片光刻技术达到几纳米尺度,与之相似,碳纤维也要求碳纤维内部缺陷控制在10纳米以内。碳纤维还要经过从普通室温到1700摄氏度甚至2500摄氏度的高温碳化,且温度精度要控制在5—10摄氏度,难度可见一斑。可以说,每一束碳纤维材料都是千锤百炼得来的。因为技术要求高、制造难度大,碳纤维价格比较昂贵,宇航级碳纤维价格在每千克数千元到万元之间,是钢和铝合金价格的几十倍,但碳纤维凭借其优异性能,依然成为国民经济和建设的关键材料。